第 151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151 章
其實諸葛亮和金日磾之間, 也發生過一場小小的對話。
起因是諸葛亮覺得這人氣質和相貌都很是不凡,主動詢問起金日磾的姓名。
金日磾如實相告。
諸葛亮:“……”
敢情霍善這是一把將漢武一朝有名有姓的人全撈過來了啊。
須知金日磾雖是匈奴降臣,後來卻被劉徹欽定為托孤大臣,可見其心性有多堅忍。
據傳他長子很得劉徹喜愛, 被人稱為禦前“弄兒”, 也就是給劉徹解悶逗樂的,經常在劉徹面前放肆撒歡, 連從身後抱住劉徹脖子這種事都敢幹。
金日磾對兒子的行為很是不滿, 偏偏有劉徹護著他這個當爹的根本教訓不了兒子, 只能忍著。直至有次撞見兒子與宮人淫/亂嬉戲,金日磾才忍無可忍親手把他給殺了。
劉徹因為弄兒的死傷心得很, 甚至為他掉了眼淚。
但是心裏卻對金日磾多了幾分看重。
這才有了後來的托孤之事。
人狠起來連自己兒子都殺!
不得不說, 金家人都挺懂得大義滅親, 像金日磾兒子金賞娶了霍光女兒, 到漢宣帝要清算霍家的時候麻溜休妻,勉強讓自己的身家性命得以保全。
如今的金日磾瞧著還是少年模樣, 恐怕都還沒娶妻生子,倒是讓諸葛亮這個熟讀先漢史的人滿心感慨。
金日磾還年輕, 大漢也還年輕, 遠沒有到後漢那種強弩之末,就連這些天接觸的那些大漢基層官吏都有這諸葛亮從未見過的面貌。
他們發自內心地相信大漢將會蒸蒸日上,而他們將來也必將擁有一個好前程。
諸葛亮正沈思著呢,就見一個身量高大的青年騎馬而來, 不僅本人如朗朗明月, 那馬也叫人眼前一亮, 瞧瞧那花裏胡哨的轡頭和……更加花裏胡哨的馬鞍……
諸葛亮還在想是什麽人這麽張揚,就見霍善不再眼巴巴地看著金日磾手裏的木料, 而是興沖沖朝著來人跑過去。
那人笑著下馬,熟練地伸手把霍善撈進懷裏。
一大一小湊在一起,諸葛亮就看出來了,這明顯是親父子。
這就是傳說中的冠軍侯嗎?
歷朝歷代的人對衛霍的觀感都挺覆雜,無可否認衛霍二人確實是抗擊匈奴、開疆拓土的能人,在此之前中原帝國從未想過可以開拓一條通往西域的道路。
無數中原沒有的物產經由他們拓出的那條道路進入中原,胡麻、胡椒、胡桃、胡瓜、葡萄、苜蓿等等,也都來到中原人或者中原馬的餐桌之上……
但是隨著衛霍兩位將星的驚鴻一現,給了劉徹一種不切實際的錯覺:我只要隨便扒拉個人,給他們兵、給他們馬,他們就可以為我建立不世功勳。
這就導致後來大漢對外戰爭中的好幾次失利。
兵馬耗光了,國力耗空了,劉徹也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決定,衛青和霍去病可以,其他人為什麽不可以?肯定是他們不夠用心!
而後君臣相疑、父子相疑,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最終只能把皇位交托給年僅八歲的幼子。
衛青和霍去病的戰績是難以效仿的,即使是在國力鼎盛的漢武一朝,也只出了他們舅甥倆這麽一雙將星。即便劉徹給了旁人相似的機會,他們也打不出同樣的功績。
這也是許多人不愛誇衛霍的原因,樹立榜樣是希望後人能向榜樣學習的,這種學不了的基本都是……默契地少提幾句,生怕有人生出效仿之心。
這種心理其實古今皆通。
比如在讀書至上的時代出了個輟學也特別有出息的人,哪個當父母的敢給自己孩子大說特說這麽個存在?
聰明點的孩子可能會琢磨:他是什麽出身?父母支不支持他的決定?他輟學前碰上什麽大好機遇?是不是結交了什麽厲害人脈?他本身是不是有抓住機會的能力?
笨孩子可能就只有這麽一個想法:看看吧,人家不讀書也能出人頭地,我憑什麽要讀書!好耶!輟學!輟學!輟學!
這就是典型的“學我者死”。
想到漢末這大好江山快謔謔完了,諸葛亮心情更加覆雜了。也許天下大勢便是如此,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他們這些漢末之人也只能從前人留下的只言片語裏一窺大漢昔日的崢嶸。
另一邊的霍善見到他爹,那當然是高興得不得了。他想到霍去病還沒見過諸葛亮,被霍去病抱起來後就嘀嘀咕咕地和霍去病說悄悄話。
只是小孩子說話一貫是沒重點的,一時說他會做饅頭,一時說他會做米線,一時又說他正在教大家做木牛和流馬。
霍去病聽得一陣沈默。
所以這諸葛亮是個會做木匠活的廚子?!
還好,霍善沒有不靠譜到只字不提諸葛亮最重要的身份——蜀漢軍政一把抓的厲害丞相!
諸葛亮知道自己不會久留,所以很多事都沒有直接插手,而是在旁點撥霍光幾人。
這麽幾天的功夫,霍光他們已經在諸葛亮的指點下搭起江夏太守府班底啦,做起事來井井有條的!
霍去病:“……”
原來是個……精通多門手藝的蜀漢丞相。
等等,蜀漢是什麽?
霍善又小聲給他嘀嘀咕咕,說是東漢末年分三國,曹魏占了中原,孫吳占了江東,劉皇叔只能跑進蜀中躲著謀求發展。
因為劉皇叔的根基是蜀地,所以大夥就把它稱為蜀漢了。
說起來建立東漢的劉秀和建立蜀漢的劉皇叔據說都是推恩令受害者,兩人祖上都是皇室成員,結果被推恩令一代代地削下來,他們起兵時基本已經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不過若非他們只剩這麽一層若有似無的身份,哪裏能順利茍到壯大起來?恐怕一開始就被人給剁了。
只能說,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霍去病聽霍善講到後世的風雲變幻,心情也變得跟諸葛亮一樣覆雜。
即使知道了兩三百年後發生的事,他們其實也做不了什麽,畢竟誰都保證不了接下來皇室出的全是明君、朝中出的也全是賢臣良將。
別說兩三百年了,就算是現在他們可能也左右不了劉徹想幹啥。
霍去病讓霍善不要再多提,外面人多眼雜,萬一有耳力過人的家夥聽見了難免會生出不必要的事端。
霍善乖乖閉了嘴,做出“我特別能保守秘密”的認真表情。
霍去病:“……”
算了,旁人聽見了估計也聽不懂。
霍去病抱著霍善去與諸葛亮說話。
諸葛亮也平覆好了心情,不卑不亢地上前向霍去病見禮。
霍去病道:“這些天辛苦先生了。”
自己孩子自己知道,霍善這娃兒經常冒出些新鮮想法來,可是因為年紀小的關系實踐能力基本沒有,全都是找身邊人幫他籌備。
估計這幾天諸葛亮沒少被他找。
諸葛亮這段時間確實沒少被霍善找,作為一個做事特別講規劃、習慣走一步看百步的人,諸葛亮一開始也有點頭疼。
不過他覺得只要大方向沒出問題,中途插入點別的安排也不影響,所以還是堅強地一邊給江夏郡打框架一邊聆聽霍善的新需求。
有時候霍善突然冒出來的主意連諸葛亮都覺得挺不錯。
別人家的孩子真是……越看越覺得聰明可愛。
想想要是他們少主劉禪能更讓人放心一些,諸葛亮覺得自己都不會那麽急切地頻繁北伐。主弱臣老,叫諸葛亮如何能不心急!
諸葛亮笑道:“府君聰明/慧黠,亮豈會辛苦。”
霍去病聽諸葛亮誇自家兒子,對諸葛亮自然添了幾分好感。
霍善就更不掩藏了,得了誇獎後小尾巴只差沒往天上翹去,一個勁點著小腦袋說道:“就是,就是。”
他從來不讓人太辛苦的,每次看他們忙太久了都會去給他們送吃送喝,或者邀請他們來上一套華佗養生操。
誰會把勤勤懇懇幫自己幹活的人累到呢!
遠在長安、逮著人才就往死裏用(確實大部分都用死了)的劉徹冷不丁打了個噴嚏。
劉徹略一沈思,對旁邊伺候的人吩咐道:“去給我倒碗長生酒來。”
所謂的長生酒,就是劉徹從莊子那邊順來的酒。他覺得李長生此人釀酒必然用了獨家秘法,明明只是尋常農家米酒,喝起來卻總能讓人神清氣爽。
別人釀出來的酒哪怕色澤十分相近,喝著也沒有這種效果。
劉徹愜意地喝了碗米酒,只覺剛才那種快要得風寒的感覺沒了。
嗯,這必然是長生酒無疑!
既然搬出了長生酒來預防得病,劉徹便又想起了江夏郡那邊的事。
算算日子,霍善他們應該到地方了,他吩咐過底下的人要把江夏那邊的書信快馬加鞭送過來,是不是也該有消息了?
劉徹正想著,就聽有人來報說江夏那邊的謝表到長安了。
一般這種地方上的謝表都要走上十天半個月,但是有劉徹的命令在,負責傳信的人那邊都是以最快的方式往長安送,所以還不到十日,霍光他們代霍善擬寫謝表就送了回來。
劉徹知道這種謝表上頭沒什麽有用的內容,直接把信使給宣了進來,詢問江夏那邊具體是怎麽個情況。
信使便把霍善初到西陵城那兩天的事一五一十告訴劉徹。
才剛到江夏,朝陽侯就請來位名叫諸葛亮的厲害隱士,聽說朝陽侯喚他孔明先生。
司馬遷他們幾位飽讀詩書的郎官,與這位孔明先生接觸過後竟都對他十分推崇,看起來確實能耐不小。
朝陽侯似乎有將江夏郡務盡數交托給他的想法,自己則對一種叫做番薯的作物十分關心,親自在太守府中種滿了番薯。
信使之所以知道得那麽清楚,就是因為過去拿謝表的時候發現幾個說得上話的人手頭都沾滿了泥巴,只能由底下的人進屋把謝表取出來給他!
劉徹:?????
想想長安城中那種滿東陵瓜的醫館,劉徹沈默了。
這孩子上次不是還特別羨慕別人有漂亮大園子嗎?
怎麽不管住到哪都要拔光園子裏的花花草草給種滿吃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其實諸葛亮和金日磾之間, 也發生過一場小小的對話。
起因是諸葛亮覺得這人氣質和相貌都很是不凡,主動詢問起金日磾的姓名。
金日磾如實相告。
諸葛亮:“……”
敢情霍善這是一把將漢武一朝有名有姓的人全撈過來了啊。
須知金日磾雖是匈奴降臣,後來卻被劉徹欽定為托孤大臣,可見其心性有多堅忍。
據傳他長子很得劉徹喜愛, 被人稱為禦前“弄兒”, 也就是給劉徹解悶逗樂的,經常在劉徹面前放肆撒歡, 連從身後抱住劉徹脖子這種事都敢幹。
金日磾對兒子的行為很是不滿, 偏偏有劉徹護著他這個當爹的根本教訓不了兒子, 只能忍著。直至有次撞見兒子與宮人淫/亂嬉戲,金日磾才忍無可忍親手把他給殺了。
劉徹因為弄兒的死傷心得很, 甚至為他掉了眼淚。
但是心裏卻對金日磾多了幾分看重。
這才有了後來的托孤之事。
人狠起來連自己兒子都殺!
不得不說, 金家人都挺懂得大義滅親, 像金日磾兒子金賞娶了霍光女兒, 到漢宣帝要清算霍家的時候麻溜休妻,勉強讓自己的身家性命得以保全。
如今的金日磾瞧著還是少年模樣, 恐怕都還沒娶妻生子,倒是讓諸葛亮這個熟讀先漢史的人滿心感慨。
金日磾還年輕, 大漢也還年輕, 遠沒有到後漢那種強弩之末,就連這些天接觸的那些大漢基層官吏都有這諸葛亮從未見過的面貌。
他們發自內心地相信大漢將會蒸蒸日上,而他們將來也必將擁有一個好前程。
諸葛亮正沈思著呢,就見一個身量高大的青年騎馬而來, 不僅本人如朗朗明月, 那馬也叫人眼前一亮, 瞧瞧那花裏胡哨的轡頭和……更加花裏胡哨的馬鞍……
諸葛亮還在想是什麽人這麽張揚,就見霍善不再眼巴巴地看著金日磾手裏的木料, 而是興沖沖朝著來人跑過去。
那人笑著下馬,熟練地伸手把霍善撈進懷裏。
一大一小湊在一起,諸葛亮就看出來了,這明顯是親父子。
這就是傳說中的冠軍侯嗎?
歷朝歷代的人對衛霍的觀感都挺覆雜,無可否認衛霍二人確實是抗擊匈奴、開疆拓土的能人,在此之前中原帝國從未想過可以開拓一條通往西域的道路。
無數中原沒有的物產經由他們拓出的那條道路進入中原,胡麻、胡椒、胡桃、胡瓜、葡萄、苜蓿等等,也都來到中原人或者中原馬的餐桌之上……
但是隨著衛霍兩位將星的驚鴻一現,給了劉徹一種不切實際的錯覺:我只要隨便扒拉個人,給他們兵、給他們馬,他們就可以為我建立不世功勳。
這就導致後來大漢對外戰爭中的好幾次失利。
兵馬耗光了,國力耗空了,劉徹也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決定,衛青和霍去病可以,其他人為什麽不可以?肯定是他們不夠用心!
而後君臣相疑、父子相疑,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最終只能把皇位交托給年僅八歲的幼子。
衛青和霍去病的戰績是難以效仿的,即使是在國力鼎盛的漢武一朝,也只出了他們舅甥倆這麽一雙將星。即便劉徹給了旁人相似的機會,他們也打不出同樣的功績。
這也是許多人不愛誇衛霍的原因,樹立榜樣是希望後人能向榜樣學習的,這種學不了的基本都是……默契地少提幾句,生怕有人生出效仿之心。
這種心理其實古今皆通。
比如在讀書至上的時代出了個輟學也特別有出息的人,哪個當父母的敢給自己孩子大說特說這麽個存在?
聰明點的孩子可能會琢磨:他是什麽出身?父母支不支持他的決定?他輟學前碰上什麽大好機遇?是不是結交了什麽厲害人脈?他本身是不是有抓住機會的能力?
笨孩子可能就只有這麽一個想法:看看吧,人家不讀書也能出人頭地,我憑什麽要讀書!好耶!輟學!輟學!輟學!
這就是典型的“學我者死”。
想到漢末這大好江山快謔謔完了,諸葛亮心情更加覆雜了。也許天下大勢便是如此,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他們這些漢末之人也只能從前人留下的只言片語裏一窺大漢昔日的崢嶸。
另一邊的霍善見到他爹,那當然是高興得不得了。他想到霍去病還沒見過諸葛亮,被霍去病抱起來後就嘀嘀咕咕地和霍去病說悄悄話。
只是小孩子說話一貫是沒重點的,一時說他會做饅頭,一時說他會做米線,一時又說他正在教大家做木牛和流馬。
霍去病聽得一陣沈默。
所以這諸葛亮是個會做木匠活的廚子?!
還好,霍善沒有不靠譜到只字不提諸葛亮最重要的身份——蜀漢軍政一把抓的厲害丞相!
諸葛亮知道自己不會久留,所以很多事都沒有直接插手,而是在旁點撥霍光幾人。
這麽幾天的功夫,霍光他們已經在諸葛亮的指點下搭起江夏太守府班底啦,做起事來井井有條的!
霍去病:“……”
原來是個……精通多門手藝的蜀漢丞相。
等等,蜀漢是什麽?
霍善又小聲給他嘀嘀咕咕,說是東漢末年分三國,曹魏占了中原,孫吳占了江東,劉皇叔只能跑進蜀中躲著謀求發展。
因為劉皇叔的根基是蜀地,所以大夥就把它稱為蜀漢了。
說起來建立東漢的劉秀和建立蜀漢的劉皇叔據說都是推恩令受害者,兩人祖上都是皇室成員,結果被推恩令一代代地削下來,他們起兵時基本已經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不過若非他們只剩這麽一層若有似無的身份,哪裏能順利茍到壯大起來?恐怕一開始就被人給剁了。
只能說,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霍去病聽霍善講到後世的風雲變幻,心情也變得跟諸葛亮一樣覆雜。
即使知道了兩三百年後發生的事,他們其實也做不了什麽,畢竟誰都保證不了接下來皇室出的全是明君、朝中出的也全是賢臣良將。
別說兩三百年了,就算是現在他們可能也左右不了劉徹想幹啥。
霍去病讓霍善不要再多提,外面人多眼雜,萬一有耳力過人的家夥聽見了難免會生出不必要的事端。
霍善乖乖閉了嘴,做出“我特別能保守秘密”的認真表情。
霍去病:“……”
算了,旁人聽見了估計也聽不懂。
霍去病抱著霍善去與諸葛亮說話。
諸葛亮也平覆好了心情,不卑不亢地上前向霍去病見禮。
霍去病道:“這些天辛苦先生了。”
自己孩子自己知道,霍善這娃兒經常冒出些新鮮想法來,可是因為年紀小的關系實踐能力基本沒有,全都是找身邊人幫他籌備。
估計這幾天諸葛亮沒少被他找。
諸葛亮這段時間確實沒少被霍善找,作為一個做事特別講規劃、習慣走一步看百步的人,諸葛亮一開始也有點頭疼。
不過他覺得只要大方向沒出問題,中途插入點別的安排也不影響,所以還是堅強地一邊給江夏郡打框架一邊聆聽霍善的新需求。
有時候霍善突然冒出來的主意連諸葛亮都覺得挺不錯。
別人家的孩子真是……越看越覺得聰明可愛。
想想要是他們少主劉禪能更讓人放心一些,諸葛亮覺得自己都不會那麽急切地頻繁北伐。主弱臣老,叫諸葛亮如何能不心急!
諸葛亮笑道:“府君聰明/慧黠,亮豈會辛苦。”
霍去病聽諸葛亮誇自家兒子,對諸葛亮自然添了幾分好感。
霍善就更不掩藏了,得了誇獎後小尾巴只差沒往天上翹去,一個勁點著小腦袋說道:“就是,就是。”
他從來不讓人太辛苦的,每次看他們忙太久了都會去給他們送吃送喝,或者邀請他們來上一套華佗養生操。
誰會把勤勤懇懇幫自己幹活的人累到呢!
遠在長安、逮著人才就往死裏用(確實大部分都用死了)的劉徹冷不丁打了個噴嚏。
劉徹略一沈思,對旁邊伺候的人吩咐道:“去給我倒碗長生酒來。”
所謂的長生酒,就是劉徹從莊子那邊順來的酒。他覺得李長生此人釀酒必然用了獨家秘法,明明只是尋常農家米酒,喝起來卻總能讓人神清氣爽。
別人釀出來的酒哪怕色澤十分相近,喝著也沒有這種效果。
劉徹愜意地喝了碗米酒,只覺剛才那種快要得風寒的感覺沒了。
嗯,這必然是長生酒無疑!
既然搬出了長生酒來預防得病,劉徹便又想起了江夏郡那邊的事。
算算日子,霍善他們應該到地方了,他吩咐過底下的人要把江夏那邊的書信快馬加鞭送過來,是不是也該有消息了?
劉徹正想著,就聽有人來報說江夏那邊的謝表到長安了。
一般這種地方上的謝表都要走上十天半個月,但是有劉徹的命令在,負責傳信的人那邊都是以最快的方式往長安送,所以還不到十日,霍光他們代霍善擬寫謝表就送了回來。
劉徹知道這種謝表上頭沒什麽有用的內容,直接把信使給宣了進來,詢問江夏那邊具體是怎麽個情況。
信使便把霍善初到西陵城那兩天的事一五一十告訴劉徹。
才剛到江夏,朝陽侯就請來位名叫諸葛亮的厲害隱士,聽說朝陽侯喚他孔明先生。
司馬遷他們幾位飽讀詩書的郎官,與這位孔明先生接觸過後竟都對他十分推崇,看起來確實能耐不小。
朝陽侯似乎有將江夏郡務盡數交托給他的想法,自己則對一種叫做番薯的作物十分關心,親自在太守府中種滿了番薯。
信使之所以知道得那麽清楚,就是因為過去拿謝表的時候發現幾個說得上話的人手頭都沾滿了泥巴,只能由底下的人進屋把謝表取出來給他!
劉徹:?????
想想長安城中那種滿東陵瓜的醫館,劉徹沈默了。
這孩子上次不是還特別羨慕別人有漂亮大園子嗎?
怎麽不管住到哪都要拔光園子裏的花花草草給種滿吃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